計劃目標

《現代粵文聖經》是陳小標的「翻譯體驗計劃」,用的是粵語、或稱廣東話,重現聖經經文的語氣和神髓。不過,這本「廣東話聖經」,不是典型的聖經譯本,因為計劃的目標與一般的聖經翻譯計劃不同。

與一般譯經計劃有甚麼不同?

本計劃的主要目標是研究在翻譯聖經的過程中,若譯入語(這裏是廣東話、即粵語)正處於發展初期,譯者會碰到甚麼挑戰和機遇。

語文隨着時代演變,但步伐總會時快時慢。《官話和合譯本》在1890年至1919年期間翻譯,清末民初期間,白話文運動剛起步,遣詞用字天翻地覆地變化。

我們現在如何可以親身體驗昔日譯者遇見的挑戰和機遇呢?今天的官話白話文已發展成熟了,即使譯者再次把聖經重譯成中文,也不能體驗前人翻譯《官話和合譯本》的經歷。在這個客觀背景下,《現代粵文譯本》計劃便誕生了。

為甚麼本網站的譯者陳小標想經歷這種體驗呢?這是因為其他語文也曾經歷過類似變化。舉例說,在十二世紀的英格蘭,英文只是平民的語言,貴族用法文交談,律師操怪誕方言,即所謂「法律法文」(Law French),宗教和學術文章則用拉丁文。中古英文的地位不言而喻。後來英文的地位,花了幾個世紀爬升。莎翁(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和 The Tyndale Bible 和 King James Version 兩本英文聖經,就正好見證英文登上大雅之堂。

在民初的白話文運動中,《官話和合譯本》可否算對白話文的發展有類似貢獻呢?這問題仍要另行研究,但本網站打算做個實驗,挑選一種正處於發展初期的語言或方言,用來翻譯聖經,把整個過程紀錄下來,與各位分享,讓我們想想,聖經翻譯和語文發展之間的關係。

所以,《現代粵文譯本》的註釋很詳細紀錄了整個翻譯過程。

為何選粵語或廣東話?

這個實驗,就是要挑選一種正處於發展初期的語言或方言,用來翻譯聖經,然後把整個翻譯過程紀錄下來。中文 (白話文) 和英文,都處於成熟期,而不是發展初期,都不能用於這個實驗。

粵語、或稱廣東話,歷史數以千年計,為何仍算處於「發展期」?暫時我們別研究粵語的歷史,但無可否認,粵語文學作品的數量,遠比文言或官話白話文少。如何把粵語逐字逐句寫出來,仍然未有十足規範。所以,單從這個角度看,粵語的書寫系統仍可算是「發展中」。

粵語白話文,或簡稱「粵文」,指以方塊字 (而不是併音) 寫成的粵語,並以粵語的語法和詞彙為準的書寫系統。「粵文」用於翻譯聖經,已有百多年的歷史第一本以方塊字粵語翻譯聖經的單行本,早於1862年在羊城 (即廣州) 出版。不過,無可否認,以粵語翻譯聖經,至今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粵文正好配合這個實驗。

廣東話,指以廣州話的語音為標準的粵語。末民初的新文學運動,又稱白話文運動,推動以白話文取代文言作書寫。最多人用的白話文,當然是官話白話文,但清末也有作品以粵語白話文、吳語白話文、中州韻白話文等為主要文體。

計劃如何進行?

《現代粵文譯本》的譯者對「通用希臘文」只有初步認識,如何翻譯經文呢?他寫了一篇短文分享他翻譯《現代粵文譯本》的五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