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標

我為何對聖經翻譯感興趣?

作者:

類別:

你還記得第一次領聖餐的情景嗎?我第一次參加聖餐禮,正是主基督把「聖經翻譯」的種子在我心中播下的日子。

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往事。還記得牧師把餅擘開時,我熱淚盈眶,為自己得救而感恩。在決志後、受洗前的一段日子,每次在主日崇拜遇上聖餐日,心裏經常盤算着自己何時才可領聖餐,所以總是心不在焉,沒有留心聽牧師在聖餐禮中說甚麼。這次終於聽清楚了,牧師朗讀的是〈哥林多前書11:23-24,當年用的當然是《和合本》吧: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我小心翼翼地把餅送進口中,接着牧師念第25節: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

且慢!你說「飯後」?我口中的餅還未吞嚥呢!第23節清晰明確說主耶穌和門徒吃的是「餅」,又何來「飯」呢?

廣東人說的 「飯」,是指 「米飯」,若讀者是廣東人,在閱讀第25節時,會否誤以為耶穌和門徒以米飯為主糧呢?是否應改譯為 「餐後」 呢?

或說中文的 「飯」 字其實可泛指 「食物」,因米飯是主糧云云。但是,中國各地的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並非所有中國人均視米飯為主糧。

事實上,單字 「飯」 的廣義通常只包含「穀物糧食」,較少用於泛指食物,見《辭海》(1976)「飯」 的首條:「穀之炊熟者皆曰飯。」《辭源》(1951,香港版) 的首條解釋相似:「五穀之炊熟者皆曰飯。」五穀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指稻、黍(栗)、稷、麥、菽(大豆) (《孟子》) ,但無論如何,這不包括任何穀類以外的食物。

「飯」字的現代用法相同,通常單字多指米飯,但在配詞時則可泛指所有食物,見《漢語大字典》(2010):「飯:(1)煮熟的穀類食物,多指米飯……(2) 又泛指爲了滿足饑餓或食慾,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吃進的一份食物。如:早飯;中飯;一天三頓飯;飯車(運飯的車) ……。」

其他的中文譯本如何翻譯這句話呢?翻譯為「飯後」的有《和合本修訂版》《新漢語譯本》《聖經新譯本》《簡明聖經》;翻譯為「晚餐後」的有《當代譯本》《中文標準譯本》《聖經思高譯本》《呂振中譯本》翻譯為「吃了餅以後」;而《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更爽快利落,省卻了任何名詞,只用動詞,翻譯成:「吃過後」。

英文譯本又如何翻譯這句話呢?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以動詞翻譯,即“when/after he had supped”,例如King James VersionThird Millennium BibleDouay-Rheims,或New Century Version的 “after they ate”;第二類以名詞翻譯,即 “after supper”或“after the supper”,例如English Standard VersionRevised Standard VersionNew Revised Standard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New American Standard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Holman Christian StandardNew King James VersionNew Living TranslationGood News Translation和 World English Bible,或如Bible in Basic EnglishComplete Jewish Bible般翻譯為“after the meal”。

我不知道這節經文應如何翻譯較好,也不排除「飯」字可能已是好的選擇;但我生於香港,聽到「飯」字,總不會聯想起主耶穌吃的餅,而只會想到米飯,與最後晚餐的情景格格不入。

第一次領聖餐的難忘經歷,令我對聖經翻譯的興趣油然而生,也可以說是我開設這個網站的遠因。你的第一次聖餐是否同樣難忘呢?